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第二十五章會議紀錄

時間:10月16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五章 盛運中之衰象 --唐代租稅制度與兵役制度之廢弛
專論報告: 謝仁晏 《唐長孺文存》〈唐代的客戶〉〈唐代色役管見〉。上海:
上海古籍,2006。《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論唐代的變化〉
第三章第一節~第三節。頁241-297。武漢大學出版,1993。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唐代文武官員的冠
 參考資料:孫機,〈進賢冠與武弁大冠〉,收於氏著,《中國古輿服論叢》增訂版,北京:文物,2001,頁161-183。
右史:丁卯年(九六七)二月八日張憨兒母亡轉帖(斯5632)
 參考資料:寧可、郝春文輯校,《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南京:江蘇古籍,1997。

疑難排解:
☆導讀
一.由租庸調制到兩稅制 施昱丞
二.自府兵到方鎮與禁兵 邱柏翔



★原典查核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陳佩歆  梁庚堯〈歷史未停滯:從中國社會史分期論爭看全漢昇的唐宋經濟史研究〉,《台大歷史學報》第35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2005.6),
      頁1-53。

余玉琦 傅樂成〈唐人的生活〉,《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77.9。
莊申〈唐代婦女的服飾〉,《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新文豐,1992。

施昱丞 趙岡〈唐代西州的布價─從物價看古代中國的棉紡織業〉,
羅彤華〈唐代和糴問題試論〉,皆收於《經濟脈動》,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2005

邱柏翔 高明士等《隋唐五代史》台北市︰里仁,2006

謝仁晏 同專論報告。
*************************************

 討論紀錄:
 制度、精神、環境三者的相互關係;制度的崩壞非全由精神決定。
 除注者何?
 唐代括戶的措施。
 兩稅法的精神與背景;兩稅法與農業技術進步的關係。
 中央與地方掌握稅賦的權力消長:漢唐宋的比較

時間:10月23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會議紀要︰

府兵制的衰微與士兵地位的低下;彍騎制是代替府兵的新制度;比較漢代農民服兵役與唐代府兵制、彍騎制的差異;彍騎制已經有兵農區分,是職業兵之開端;唐代中晚期的方鎮兵,節度使必須要受制於底下的將領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士兵如何在京城中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被官員或將領奴役;節度使的設計可說是中央兵權的下放;最初有安祿山與哥舒翰守衛唐朝的北方;河北三鎮主要是展現武力,而南方的方鎮是靠著經濟實力;中央會派南方的節度使攻打三鎮中之一,然而往往以失敗作收;不過中央對於河北三鎮的節度使並不以為意,反而對江淮之地節度使的監控會較嚴格;錢穆寫國史大綱甚少提到武后,從其脈絡講,會以前後期進行比較,反而過渡講得比較少;士族的衰落主要是因科舉制度的實行,錢穆與陳寅恪在這點上是持相同意見的。陳弱水︰府兵制度是「進入制度」;唐代的時代風氣很看重文采。圖像解析︰文武官員的服飾,尤其在帽子上,文官稱為進賢冠,武人則是戴武弁,並且比較進賢官不同時期的差異。漢代是前高後低,唐帝以後轉為前低後高。另外帽子也逐漸加大,纓帶在後期消失不見。觀於唐代和糴的論文摘要,討論邊官如何進行貪污,並且比較不同時期的倉儲設置,可以發現唐代和糴政策的軍事色彩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