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第二十八章會議紀錄

時間:11月27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八章 大時代之沒落--唐中葉以後政治社會之各方面
特別來賓:陳弱水 老師
專論報告: 《》
史傳報告: 〈〉

圖象史料帶讀者:余玉琦
左圖:敦煌十王圖
 參考資料:石守謙,〈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3分,1985,臺北,頁565-618。

 文字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右史:敦煌押座文(俄藏符盧格編109號)
 參考資料:周紹良、張涌泉、黃徵輯校,《敦煌變文講經文因緣輯校》,南京:江蘇古籍,1998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唐中葉以後之藩鎮 童永昌


★原典查核
458-461 陳佩歆
462-466 余玉琦
467-469 童永昌
470-472 施昱丞
473-475 邱柏翔
476-478 謝仁晏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方令光
陳佩歆  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第一章、第六章。北京:中華書局,2008,5。
童永昌 李樹桐,〈元和中興之研究〉,《食貨月刊》,13:9、10合刊。亦收於《唐史索隱》,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142-192。

余玉琦
施昱丞 甘懷真〈"舊君"的經典詮釋─漢唐間的喪服禮與政治秩序〉收於王健文主編《政治與權力》,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邱柏翔 堀敏一〈藩鎮親衛軍的權力結構〉收於《中國史讀本》,亦收於《日本學者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五卷

謝仁晏 毛漢光〈魏博兩百年史論〉收於《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經1990。
陳亭佑(旁聽)
陳怡婷(旁聽)
林郡儀(旁聽)
李丞家(旁聽)
***************************************

會議紀要:

唐「州」是繼承漢「郡」的新行政區劃;詹宗祐先生的新舊唐書標點很值得參考;各藩 鎮本身亦有性質上的不同;新唐書對藩鎮的記載多少反映宋代痛恨軍閥的氛圍;河北三鎮毀於李克用的繞道河北;一般而言新唐書錯誤多於舊唐書;內部容易不穩的藩鎮多半位於河北週邊、運河沿岸;河北軍事化導致經濟與社會文化上的相對沒落;南北形勢的轉移;安史亂後至德宗朝輸誠要員待遇甚優;就晚唐的資料而言新唐書勝過舊唐書;唐中晚期為貨幣初興且通貨緊縮的時期;藩鎮對外換的抵禦功能說其來有自;「病坊」可能源自於佛教的「福田」、「悲田養病坊」,主要功能是收容流浪漢,故可視為一種社會救濟;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救濟事業是十分特殊的現象;婦女史研究中的「宋氏五子碑」其主角即出自河北地區;藩鎮麾下牙兵與鎮衛軍的傾軋或許可視為反映親疏遠近的權力循環運作關係。

時間:12月4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討論紀要:

查核原典時,新舊唐書的取捨。

榮新江認為安祿山是粟特人,其名應為粟特語「光明」的音譯。粟特人崇尚祆教,祆教崇尚光明之神,故安祿山可能被視為光明之神的化身,以宗教意識摶結粟特人,掀起叛亂。這一解釋可以支持「二聖」的稱呼其來有自。此說揭示非漢文文獻的重要性,透過他者的視野,幾乎湮沒不見的事實可能得以彰顯。但此說的基礎僅為譯名含意的窺測,實待更堅強的證據。

武元衡遇刺事件之補充。

二戶、三戶、五戶養一兵的史料意義:軍事費用提高?省兵政策推行?

從憲宗到穆宗戶口大增之因為上供地區增加。

唐宋兵員比較:宋一般皆百萬大軍。

敦煌十王圖解析:地藏王與閻羅王的功能與地位比較;十王圖與地獄變的差別;十王圖的格套;供養人畫象;十王圖以前的死後世界。

敦煌押座文、解座文解析:僧人俗講前後的唱詞。

Read More...

第二十七章會議紀錄

時間:11月13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七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對外姿態--唐初武功及中葉以後之外患
專論報告:陳佩歆《》
史傳報告:邱柏翔〈〉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敦煌紙畫祆神圖
參考資料:
張廣達,〈唐代祆教圖像再考--P.4518(24)的圖象是否祆教神祇妲厄娜(Daena)和妲厄媧(Daeva)〉,收於氏著,《文本、圖像與文化流傳》,桂林:廣西師大,2008,頁274-289。

右史:晚唐蘇諒妻馬氏雙語墓志
參考文獻:
張廣達,〈再讀晚唐蘇諒妻馬氏雙語墓志〉,收於氏著,《文本、圖像與文化流傳》,桂林:廣西師大,2008,頁250-273。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安史之亂以前 謝仁晏
二.安史之亂以後 邱柏翔


★原典查核

440-443 謝仁晏
444-447 施昱丞
448-452 邱柏翔
453-454 陳佩歆
455-457 童永昌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方令光

陳佩歆 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上海人民:2006。

童永昌

余玉琦

施昱丞
邱柏翔 谷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唐代部分與《國史大綱》比較

謝仁晏

***************************************

請大家於這禮拜之前,貼上準備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名稱。

討論看板http://ctld.ntu.edu.tw/ls/studygroup/forums.htm
部落格 http://plainbook.blogspot.com/

會議紀要︰關於北齊、北周、陳均衡勢力的打破有賴突厥與侯景之亂;唐代的開邊朝向北方,是由於秦漢時農業民族的版圖已確立;中國的領土擴張與帝國主義的比較,西方的帝國主義論述也因中國經驗而作修改;在得不到實質利益的情況下,中國為何要對外擴張?唐朝的天下觀比漢代時更加完整,有外臣與不臣之分;北亞民族分裂的時間遠勝於統一時間,在後代也經常以分化的方式控制;和親對於游牧民族的上層才有作用,對他們一般部民來說得不到利益;錢穆的中國中心與外族的關係、陳寅恪以北亞民族為中心的比較;內陸亞洲為一研究對象,在此區域內可以看到文化的高度雷同;中國的文化的統一則有賴政治力的推動;蒙古擴張時著重在對於財物的掠奪;中國如何經營北亞民族;胡族文化與隋唐盛世的關聯性;邊緣之後論可以解釋為什麼閩南語保留更多的中原音;種族民族說;報告谷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唐代部分與《國史大綱》比較。

時間:11月20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會議紀要:回紇馬與唐代經濟的情況;唐代與吐蕃間曾在太宗時築連接道路,而兩者有大非川之戰為的是爭奪西域的控制權;唐代曾在德宗時短暫與吐蕃結盟,吐蕃還有藉此除掉朔方將領的企圖;對唐代來說,吐蕃的土地佔有欲極強,與回紇只求物資是不同的;安史亂後,吐蕃的勢力其實已經距長安不遠,唐隨時都在提防;吐蕃本身的態度與其他北亞民族不同,尤其在和親與叛變之間;傅樂成觀察出安史亂後對於夷夏觀念的轉變;宋代以後,除了隴西外,連陝西都已經衰落;唐德宗的境遇與南宋高宗的心理分析。報告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可以看出中國與中亞、西亞,甚至非洲、拜占庭都有聯繫,不論陸路、水路交通都很發達;圖像解讀︰關於祆教神像的分析以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史料〈再讀晚唐蘇諒妻馬氏雙語墓志〉可以看到Pahlavi文,推測此墓誌銘應當在十到十一世紀時,此時薩珊王朝已滅國,但長安的波斯人仍用這套語言刻墓誌銘,另外有一些名詞的爭議存在,居留在長安的外族貴族也反映上述所說的東西文化交流之昌盛。

Read More...

第二十六章會議紀錄

時間:10月30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六章 盛運中之衰象--唐代政府官吏與士人之腐化
專論報告:從缺 《》
史傳報告:從缺 〈〉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全天星圖
右史:唐長慶元年辛丑歲(821)具注曆日
參考資料:鄧文寬輯校,《敦煌天文曆法文獻輯校》,南京:江蘇古籍,1996
疑難排解:

☆導讀
一.政權之無限止的解放 陳佩歆
二.政府組織之無限止的擴大 童永昌


★原典查核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陳佩歆 王德權〈孤寒與子弟:制度與政治結構的探討〉,收於《基調與變奏:
    7-20世紀的中國》研討會論文集,第三本。政大歷史系等出版。2008,7。

余玉琦

施昱丞 傅樂成 〈唐代夷夏觀念之演變〉,收於《漢唐史論集》

邱柏翔 張正田 《中原邊緣-唐代昭義軍研究》台北縣︰稻鄉,2006
汪籛 〈隋唐耕地面積問題研究〉
周藤吉之〈唐中期戶稅的研究-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
張廣達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性〉
皆收於《中國古代史讀本》

謝仁晏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篇。 台北:里仁書局,1974(出版)
***************************************

請大家於這禮拜之前,貼上準備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名稱。
討論看板http://ctld.ntu.edu.tw/ls/studygroup/forums.htm
部落格 http://plainbook.blogspot.com/


討論紀要:

一、敦煌星圖,反映當時北半球的星座,命名的政治意味高,不過方術意味薄弱。李約瑟曾定年為西元940年,不過後來馬世長根據避諱及「臣淳風言」一詞往前推至西元750年左右。另外此書亦包含當時人觀察雲相判斷吉凶的紀錄。

二、〈唐長慶元年辛丑歲(821)具注曆日〉,具注曆日等同於秦漢的日書,宋代的通書,而現今通常稱為黃曆,而具注曆日包含了預測每日的吉凶,並且套用五行學說。不過時代越下,由於史料多,反而不受研究者重視;西周就般定曆法,曆法的頒定象徵政權的穩固與否;宋代以後通書普遍於東亞世界;在敦煌文書中,可看到二十多條都顯示︰這些具注曆日紀錄都由當地的翟姓家族完成;時代的定年方面,可以由兩件文書的朔日與學者陳垣所編的《二十史朔閏表》對照,可以得到確切的定年;敦煌文書大概有一萬多卷,然而有關天文的不過五十條左右;另外是文書上的書體值得去注意;許多出土材料的官方文書其實是附本,作為隨葬品之用;曆書的頒布一般是由中央執行,敦煌前期是如此。但當吐蕃攻陷敦煌時,曆書自然採取吐蕃的。而吐蕃曆書只用地支,是很特別的現象。而此次討論的具注曆日是地方自行編纂的;關於「雷」與「電」,早在西漢董仲舒時便言明電指的是光,雷是聲音。

三、報告王德權〈孤寒與子弟:制度與政治結構的探討〉討論孤寒一詞,並且如何從政治上去了解當時的士人;歷史上的統治者多講「實學」,這一詞所代表的是什麼?關於唐代科舉考試重視詩賦,宋代又調整為改試對策,然而最後又像文章,測不出受試者的實才,因此就成為明清時代的八股文;冗官的問題在唐出現,宋代更為嚴重,並且討論唐代士人的生活問題。而冗官問題的解決,有賴於明清仕紳階級的發達。

四、錢先生多次強調南方與北方政治文化的差異,在唐以前,東西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至唐代以後,南北之間的差異較為突出;另外,陳寅恪在此段歷史上採取較微觀的看法,局限於政治集團上,然而錢先生不去重視這些地域集團、功臣集團,主要在於他從大方向看中國政治的發展,認為統治者並未特別去凸顯並保障這些集團,依照錢先生的意見,這些集團必定會消融在社會中。因此,陳寅恪經常談及關隴集團,但錢先生只有在西魏、北周時稍微講到;所謂的「山東」是指崤山、函谷關以東。

時間:11月6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會議紀要:政府組織之無限止的擴大,談九寺的存在是否合理?嚴耕望採取政務官與事務官的觀點認為其存在的價值;宋的歲出10%支付官員、20%支付吏員、70%則是軍費;中唐之後使職越來越多,使得職事官虛化,代表政府事務的重整,祝總斌也論及舊制度的不可施行才導致新制度的應變,但唐代的史職沒有產生一新的官階,只是事務的專業分工化;唐代開開有官吏之分、流內流外的分別,以及文武分途出現,這都是唐宋變革關注的議題,而唐宋變革的提出,首先是從歷史的分期之辨開始;中國歷史的三變革;元豐改制是期待恢復唐代的制度,將這些使職再度併入原有的官員系統內;唐代的科舉制度也是導致產生冗官的重要原因。

Read More...

第二十五章會議紀錄

時間:10月16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五章 盛運中之衰象 --唐代租稅制度與兵役制度之廢弛
專論報告: 謝仁晏 《唐長孺文存》〈唐代的客戶〉〈唐代色役管見〉。上海:
上海古籍,2006。《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論唐代的變化〉
第三章第一節~第三節。頁241-297。武漢大學出版,1993。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唐代文武官員的冠
 參考資料:孫機,〈進賢冠與武弁大冠〉,收於氏著,《中國古輿服論叢》增訂版,北京:文物,2001,頁161-183。
右史:丁卯年(九六七)二月八日張憨兒母亡轉帖(斯5632)
 參考資料:寧可、郝春文輯校,《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南京:江蘇古籍,1997。

疑難排解:
☆導讀
一.由租庸調制到兩稅制 施昱丞
二.自府兵到方鎮與禁兵 邱柏翔



★原典查核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陳佩歆  梁庚堯〈歷史未停滯:從中國社會史分期論爭看全漢昇的唐宋經濟史研究〉,《台大歷史學報》第35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2005.6),
      頁1-53。

余玉琦 傅樂成〈唐人的生活〉,《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77.9。
莊申〈唐代婦女的服飾〉,《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新文豐,1992。

施昱丞 趙岡〈唐代西州的布價─從物價看古代中國的棉紡織業〉,
羅彤華〈唐代和糴問題試論〉,皆收於《經濟脈動》,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2005

邱柏翔 高明士等《隋唐五代史》台北市︰里仁,2006

謝仁晏 同專論報告。
*************************************

 討論紀錄:
 制度、精神、環境三者的相互關係;制度的崩壞非全由精神決定。
 除注者何?
 唐代括戶的措施。
 兩稅法的精神與背景;兩稅法與農業技術進步的關係。
 中央與地方掌握稅賦的權力消長:漢唐宋的比較

時間:10月23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會議紀要︰

府兵制的衰微與士兵地位的低下;彍騎制是代替府兵的新制度;比較漢代農民服兵役與唐代府兵制、彍騎制的差異;彍騎制已經有兵農區分,是職業兵之開端;唐代中晚期的方鎮兵,節度使必須要受制於底下的將領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士兵如何在京城中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被官員或將領奴役;節度使的設計可說是中央兵權的下放;最初有安祿山與哥舒翰守衛唐朝的北方;河北三鎮主要是展現武力,而南方的方鎮是靠著經濟實力;中央會派南方的節度使攻打三鎮中之一,然而往往以失敗作收;不過中央對於河北三鎮的節度使並不以為意,反而對江淮之地節度使的監控會較嚴格;錢穆寫國史大綱甚少提到武后,從其脈絡講,會以前後期進行比較,反而過渡講得比較少;士族的衰落主要是因科舉制度的實行,錢穆與陳寅恪在這點上是持相同意見的。陳弱水︰府兵制度是「進入制度」;唐代的時代風氣很看重文采。圖像解析︰文武官員的服飾,尤其在帽子上,文官稱為進賢冠,武人則是戴武弁,並且比較進賢官不同時期的差異。漢代是前高後低,唐帝以後轉為前低後高。另外帽子也逐漸加大,纓帶在後期消失不見。觀於唐代和糴的論文摘要,討論邊官如何進行貪污,並且比較不同時期的倉儲設置,可以發現唐代和糴政策的軍事色彩濃。

Read More...

第二十四章會議紀錄

時間:10月2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四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社會情態--盛唐之進士府兵與農民
專論報告:邱柏翔 谷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 後漢-隋.唐》臺北:稻鄉,民87
史傳報告:傅 揚 〈〉
圖象帶讀者:方令光
左圖:褚遂良書法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右史:〈唐天寶十載(七五一年)前後沙州燉煌縣戶別退田畝簿〉
   (又名:敦煌縣壽昌鄉農民田簿)
參考資料:
丘古耶夫斯基著,王克孝譯,《敦煌漢文文書》,上海:上海古籍,2000。
唐耕耦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編第三冊:敦煌法制文書,北京:科學,1994。
池田溫著,龔澤銑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北京:北京中華,2007。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唐代之貢舉制(兼查核) 陳佩歆
二.唐代之租庸調制 童永昌
三.唐代之府兵制(兼查核) 林楓玨


童永昌406-407
傅 揚408-409
謝仁晏410-411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陳佩歆  新唐書‧選舉志

童永昌 ?

余玉琦 ?

施昱丞 ?

方令光

邱柏翔 谷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 後漢-隋.唐》臺北:稻鄉,民87

謝仁晏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 〈論唐代蕃將與府兵〉 (出處待補我影印的忘記放在哪本XD)
***************************************
請大家於這禮拜之前,貼上準備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名稱。
討論看板http://ctld.ntu.edu.tw/ls/studygroup/forums.htm

會議紀要:

1.報告《新唐書.選舉志》並討論關於唐代的入仕制度,唐代是否有裁員機制?還是其重要性在於政權向民間開放?討論結果傾向後者;唐代官員考試的內容與升遷;另外是唐代已有初步官、吏的分別;唐代的官員的品級,有身分上的意義,並且帶有貴族性;官員在離職後的待遇︰在漢代變成為平民,不過在唐代仍保有官銜。

2.科舉制度與社會流動性的關係,正反面都有證據可以解釋。然而是要限定其範圍做比較,才會有較具體的答案;在第一節結束前,錢先生說到︰「故隋唐之中央集權,可以謂政府地位之提高,而非王室地位之加隆。」可以與之前反覆重申中國的皇帝制度與官僚制度有一合理性的關係相配合,即中國的皇帝制度並不能用專制一詞概括。

3.唐代的租庸調制度與兩稅法的比較,尤其是徵收方式到底是以田還是以丁做判準;錢穆先生對於政商關係的時代差異比較,他認為宋代之後民間的財富不集中於少數商人,與早期富可敵國的大商賈有很大的不同。錢穆先生是採取政治、經濟、社會等綜合角度得出的觀察,與經濟史家對於宋代經濟的論述有不同的意見。

4.讀史料〈唐天寶十載(七五一年)前後沙州燉煌縣戶別退田畝簿〉,此篇是由俄國收藏;說明敦煌學的由來以及發展經過;各國收藏敦煌文書的情形;關於此退田文書內容的討論︰土地一定靠近渠道;是否有土地零碎化的情形;關於「自田」、「岸」、「舍」、「塚」、「荒」等名詞解釋;可以見到唐代不論授田、退田有一定細密的規劃。

時間:10月9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討論內容:

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幾個偏見:
一、一夫百畝為歷朝歷代小農經濟的理想型態。
二、中國政府忽視商業發展。
三、宋代以來的人口爆炸拖垮中國經濟。
四、均田制底下的受田不足,是政府控制力減弱或剝削人民。

均田制的理想層面是「為民制產」,實際層面是「為官收租」。
受田不足也許不是政府無力受田,而是百姓不要田地、政府不須受田。

西魏北周府兵的特點,與隋唐府兵的根本差異。
軍人貴族化是府兵制維持的重要條件。

褚遂良書風特色,及其他生前死後書壇地位之變化。


Read More...

第二十三章會議紀錄

時間:9月18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三章 新的統一盛運下之政治機構--盛唐之政府組織
專論報告:
史傳報告:施昱丞 〈〉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唐長安大明宮遺址麟德殿復原南立面圖
參考資料: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2001。

右史:天聖令〈倉庫令〉宋10。
參考資料: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聖令整理課題組,《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北京中華,2006。

☆導讀與原典查核
一.宰相職權之再建 施昱丞
二.地方政治之整頓 邱柏翔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傅 揚 吳宗國主編,《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張蓓蓓,〈從《顏氏家訓》看中古知識分子的轉型〉,收在《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大文學院,2005),     頁181-221。
孫國棟,〈唐代三省制之發展研究〉,收在《唐宋史論叢(增訂本)》。
       商務,2000。 

陳佩歆  通典‧食貨,以關市相關部分為主,其他會盡量看完。

林楓玨 傅衣凌,〈中國傳統社會:多元的結構〉,收錄於《休休室治史文稿補編》北京:中華書局,2008。
施昱丞

邱柏翔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石家莊︰河北教育,2002。

謝仁晏 黃清連,〈唐代文官考課制度〉,收於《制度與國家》
羅彤華〈唐代的伍保制〉收於《城市與鄉村》,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2005
余玉琦 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台北:東大,1995。

方令光

陳冠宇

林盈君

高震寰

討論紀要:

  原典查核之意義:對內可熟悉原典、對外可糾正謬誤。

  盛唐三省制該如何理解?是門閥士族權力運作下的產物?還是合理政治制度之推行?前者只是三省制運作的現象之一,未能恰當解釋三省制何以形成。有必要引入「合理性」視野來研究中國政治制度史,以避免以權力為中心的政治史之失衡。可參考閻鴻中,〈職分與制度--錢賓四與中國政治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第38期,2006,頁105-156。

  盛唐宰相制度之演變:以尚書省為例。尚書僕射最初常跳過六部,直接命令二十四司。隨著政務增多,六部權力漸大、獨立地位漸高,尚書僕射不再跳過六部、直接指揮。

  錢穆言初盛唐政治史,著重合理政治制度之建立。陳寅恪更重關隴集團之擴張、山東士族、江南士族之融入。角度取徑之不同,所描繪的政治史面貌卻有如此大的差異。兩人觀點的溝通處則在於北周政治傳統。

  「五花判事」:中書舍人各陳己見,故在公文上各自留下墨跡、花押。

  「詞頭」:詔敕提要。

時間:9月25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討論紀要︰第二節地方政治之整頓導讀;門閥勢力在這章並未被錢先生提及自西漢至隋唐刺史地位的改變;監察區的討論︰西漢的州、唐代的道與宋代的路;關於俸祿的型式;各朝代貨幣運用狀況;報告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以及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摘要,並對於書中不合理處提出質疑;史料帶讀–天聖令〈倉庫令〉;關於唐令的復原有日人仁井田陞所著《唐令拾遺》以及其弟子池田溫《唐令拾遺補》;律令格式的分別;如何通過宋令回頭看唐令;抄書檢查制度之大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