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第三十二章會議紀錄

時間:3月11日星期三晚上六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 --慶曆熙寧之變法

特別來賓:梁庚堯 老師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宋徽宗《聽琴圖》(台北故宮)
參考資料: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畫風格與意義網絡〉,《國立台
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5期,1998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北宋] 李元弼,《作邑自箴》,卷二,〈處事〉;卷十,〈拾遺〉。
參考資料:柳立言,〈從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宋史研究集》第21輯,
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
佐竹靖彥,〈《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
《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234-69。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李德豪
二.慶曆改革 謝仁晏
三.熙寧變法(565-568) 游逸飛

★原典查核

569-572 陳佩歆
573-576 余玉琦
577-580 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林宛儒

陳佩歆

童永昌

余玉琦

李丞家 鄧小南,〈"祖宗之法"與官僚政治制度〉,收入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
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陳雅琳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的學術史(上篇)〉,《宋代制度史研究
百年(1900-2000)》,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林郡儀

謝仁晏 陳榮照,《范仲淹研究》第一、三、四章。(香港:三聯,1987。)

李德豪


討論內容(游逸飛):

梁老:續資治通鑑長編較原始、較專門,錢穆未必會徵引;
宋史、宋元學案、文獻通考、有名的文集較可能是國史大綱的「史源」。
但續長編在清末已有人專門整理,錢穆仍可能利用。

何謂自覺精神?自覺精神形成的條件有何?

何謂時代精神?梁老認為該詞的用法受德國民族史學影響。

宋代變法的主體是士人?抑或皇帝?皆然。但兩者關心的內容不盡相同,可能產生矛盾。

務局:地方專門官署。

「知雜、御史」應為「知雜御史」之誤,指「御史知雜事」。

宋代法制已有明確的城鄉分別。

宋代士人的外王之道仍以「致君堯舜上」為主,社會事業只是輔助。
王汎森的〈潘平格與清初的思想界〉指出在異族高壓政權底下,
某些士人開始發展地方上的「小社會」、「理想國」,這是不正常外力下的發展。

梁老:錢穆指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關鍵是:無意扭轉宋初以來的中央集權的趨勢。這是其他論王安石變法者所不及。但錢穆能有此意見,是奠基於細讀陳傅良、陳亮文集。

梁老:高中便讀國史大綱。回顧研究生涯,選題多受國史大綱啟發、不脫其脈絡。國史大綱個別論點或有後人超越,但其整體歷史認識今日仍值得細細咀嚼,其精神力量更是今人不可企及。

梁老到訪雜記(謝仁晏):
士大夫自覺、內心、時代精神,不僅是個人且為時代之精神。錢先生又從學術上去討論,也就是說從思想學術、精神自覺來解釋北宋歷史上兩次重大的事件。本節之末又對歷史上士階層活動分期並且敘述其表現,又言士之演進有關於中國史演進之觀點,這也是錢賓四先生的史學理論基礎。

這是有時代因素的,面對馬克斯史學理論傳入的史學,錢穆遂以時代的精神來對抗之,要反駁物質為主的史觀。錢穆以士大夫來當中心。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與錢穆的《國史大綱》互有影響但影響陶希聖的文章當中就已經提出了士大夫與國家之關聯,後來又出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討論的東西與錢穆有相關的作用。但兩人是否來往未知確切情況,中國社會史論戰在民國二十年是一個鼎盛期,錢穆必然有所關懷。

錢穆與陶希聖的觀察基礎不同,後者以唯物史觀走出,就算他在民國十八年寫如何觀察中國社會,已經反對利用歐洲觀念來看中國,但他仍舊是有階級觀念存在,他將士大夫看做是封建是餘續,具有田產一類的物質基礎仍舊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下手。錢穆則是從時代精神下手。雖說不知道從哪裡來,但這樣的觀念在歷史主義當中已經存在,蘭克一派的史學強調從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成就來看民族精神。沈剛伯在歷史學報的卷頭語有用時代精神(並附上德語)這類的概念錢穆亦有之。他反對傅斯年一派的概念,卻也有歷史主義的另外一面觀點。老師等人曾討論錢穆的國史大綱有受到蘭克學派影響但我們不知道知識傳遞的媒介,錢賓四先生如何受其影響仍是一個問題。
慶曆革新,熙寧變法比較的概念。錢賓四先生對王介甫是有批評的,王安石的新法因不得其人失去了立法的本義,舊黨與其的爭執可能在此。錢賓四先生雖同意立法的本義,但有些內容與時代的問題有所不合所以導致了舊黨批評。急刻之心理描述,認為新法要看吏治情況,犧牲了很多人士助力,認為有行政技術上問題。王安石急於推動變法是面對邊事,而王荊公又沒有對中央集權有深刻的認識(陳亮語),導致了立國原則偏失往前推進了一步。以理財之名而有聚歛之時,陳傅良與陳亮語可以合看。立國原則來看這是談王安石其他學者所無的眼光。錢先生也對宋代史料下過極大功夫。錢賓四先生對王安石推行新政持批評的態度,但是仍肯定其背後的新學,是一套遠大的影響,以學術領導政治方面是兩黨同樣的方向,這又呼應了第一節的概念,到了結尾透過精神學術看歷史是往下的拉長到朱晦庵乃至更遠,具有一種連續性,都具有王安石的一些精神遺留。

梁老治學:
第一次讀國史大綱:
高中二三年級之間,是老師父親之書。後來出的修訂一版才又在買一本(有地圖喔XD),長期是台大歷史系的必讀書,杜維運先生提出了中國史綱、國史大綱、中國通史,在閱讀之中有很多上課內容是來自於國史大綱(如老師的講義、傅公《中國通史》),目前仍有印象的是對於社會階級的消融(唐貢舉制度)以及變相之封建勢力來探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這些都是錢穆的一些解釋看法。變相的封建勢力不同於封建,也只在魏晉南北朝用,此皆對唯物史觀派之觀點。

到了大四又重讀一次(要考研究所…)
讀國史大綱比以前覺得有趣,覺得很吸引人,一方面敘述史實又有解釋,層層相套前後呼應成為一套解釋概念,當中又可以看到對史實的了解。在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注意到從士人的活動來分期中國歷史。書中又有一些前後呼應的思想脈絡,例如漢儒與王莽、北朝與政治理想、清代政治與學術之脫節。
將其觀點聯想到前述所講的部分是近年慢慢累積的。
在這個我們所處的環境中長成自然會受到國史大綱影響是很正常的,在當初教中國通史,到最近教授中國史三都有影子存在。

最初想研究福建開發是啟蒙於梁啟超、錢穆兩人的討論。後來討論到農地運用政策當中其實也受到了國史大綱第四十章影響。
博士做南宋農村經濟重點在最後一章經濟協調,強調不能從兼併單向看待社會,這樣的概念其實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錢穆所說的階級消融,當中有討論社倉、義莊都與錢穆有所關聯,在當中都提到富有人家的經濟自覺,到了最後結論之中特別提出富有人家與儒學之關聯都與錢穆有關。之後所發表的論文發表諸如〈南宋的社倉〉理學家的社會影響另外社會史那門課當中也有觀念,如新家族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社會福利與互助兩講。〈市易法述〉最後由經濟觀點下手,這樣的觀點與錢賓四先生的概念有所相關。第三十四章當中所提到的南宋財政引陳亮、葉適構成了老師送的那篇文章。從鄉村農村到城市這樣轉變都與錢先生的根本觀念有所關係,當我們反省自身概念當中無法超越錢穆先生的觀點(真可憐…)
讀法從引論當中下手。意識構成系統看演變整體結構,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表現,近代以來似乎沒其他通史的著作可以超越(又悲哀了= =”)


時間:3月17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 --慶曆熙寧之變法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崔白《雙喜圖》(台北故宮)
參考資料:林柏亭,《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北宋] 李元弼,《作邑自箴》,卷二,〈處事〉;卷十,〈拾遺〉。
參考資料:柳立言,〈從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宋史研究集》第21輯,
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
佐竹靖彥,〈《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
《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234-69。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李德豪
二.慶曆改革 謝仁晏
三.熙寧變法(565-568) 游逸飛

★原典查核

569-572 陳佩歆
573-576 余玉琦
577-580 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林宛儒

陳佩歆

童永昌

余玉琦

李丞家 鄧小南,〈"祖宗之法"與官僚政治制度〉,收入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
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陳雅琳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的學術史(上篇)〉,《宋代制度史研究
百年(1900-2000)》,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邱柏翔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一、二章收在《鄧廣銘全集》第一卷

謝仁晏 陳榮照,《范仲淹研究》第一、三、四章。(香港:三聯,1987。)

李德豪

李沐恩


會議紀要(邱柏翔)︰

報告專題〈宋代士人思想〉共三篇文章摘要

流俗與非流俗之人間的差別與區分。

人民對於王安石新政的看法。

宋代的天人關係的討論與漢代之比較。

宋代官箴是一本為官的手冊,有詳盡的細節記載。

崔白的〈雙喜圖〉是神宗朝作品,如何呈現動態的視覺效果。

黃居寀的〈山鷓棘雀〉是北宋初作品,表現出精細的筆法。

不同的皇帝所喜好的風格也大不相同。

宮廷畫家有功能性及目的性的限制,他們作畫只能為了皇帝一人。

Read More...

第三十一章會議紀錄

時間:2月24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一章 貧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陳佩歆
鄧小南編,
《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北京:北京大學,2008。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宋太祖肖像畫
參考文獻:國立故宮博物院,《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宋靜應廟敕、告
相關論文:皮慶生,《宋代民眾祠神信仰研究》,第六章,〈正祀與淫祀— 宋代祠神信仰的合法性研究〉。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北宋帝系及年曆 陳佩歆
二.宋初中央新政權之再建 童永昌
三.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 余玉琦
四.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534-541查核) 李丞家
五.宋代政制上的另外兩個弱點 陳雅琳

★原典查核

542-549 游逸飛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陳佩歆 同專題。

童永昌

林宛儒

余玉琦

李丞家 劉靜貞,《北宋前期皇帝和他們的權力》,臺北:稻鄉,1996。

陳雅琳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1987

施昱丞 (缺席)

邱柏翔 (缺席)

謝仁晏 鄧廣銘,《宋史十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

李沐恩

***************************************

討論內容(游逸飛):

最新最全的年表手邊冊:陳久金編,《中朝日越四國歷史紀年表》,北京:群言,2008。

宋代以後原典查核的方法:中國基本古籍庫操作簡介。四庫全書與四部備要之比較。

何謂「西夏始建國」?

立元祐黨籍的意義與影響。

宋代年號的取法與象徵:乾德 太平興國 大中祥符 天聖 元符 建中靖國 崇寧

宋太祖坐像的分析:比較原本、扉頁、明人仿本、忽必烈像,從技法、複製、放置地入手

宋靜應廟敕、告研讀:公文流程、三省虛實、拓片闕字、史料價值。

時間:3月3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一章 貧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陳佩歆
鄧小南編,
《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北京:北京大學,2008。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宋太祖肖像畫
參考文獻:國立故宮博物院,《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宋靜應廟敕、告
相關論文:皮慶生,《宋代民眾祠神信仰研究》,第六章,〈正祀與淫祀—
宋代祠神信仰的合法性研究〉。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北宋帝系及年曆 陳佩歆
二.宋初中央新政權之再建 童永昌
三.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 余玉琦
四.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534-541查核) 李丞家
五.宋代政制上的另外兩個弱點 陳雅琳

★原典查核

542-549 游逸飛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陳佩歆 同專題。

童永昌

余玉琦

李丞家 劉靜貞,《北宋前期皇帝和他們的權力》,臺北:稻鄉,1996。

陳雅琳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1987

施昱丞

謝仁晏 鄧廣銘,《宋史十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

李沐恩


討論內容(游逸飛):

先南後北與先北後南的比較:歷史沒有如果;平定南方後,太祖便杯酒釋兵權,
並未真的把收復燕雲十六州視為非成功不可的事業。

何謂兵樣?

宋代廂軍直為救濟事業,是否可能直接轉型成政府雇傭勞動?

開封以外的選擇?宋代立都條件探微。

宋代陜西的經濟狀況。

宋代人口與冗兵。

宋代郊祀制度。

宋代中央財權不集中,整體收支雖高,個別部門卻鬧窮。

宋代諫官與皇帝的關係。

宋代行政與信息管道。

登聞鼓院的職掌。

Read More...

第三十章會議紀錄

時間:12月25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章 黑暗時代之大動搖--黃巢之亂以及五代十國
專論報告: 《》
史傳報告:謝仁晏 歐陽修《新五代史》〈義兒傳〉 北京:中華書局

史料帶讀者:游逸飛

左圖:唐與粟特的多瓣銀碗
參考資料:
齊東方,〈唐代金銀器對粟特銀器的影響〉,收於氏著,《唐代金銀器研究》第三編第五章,北京:中社科,1999,頁363-382。

右史:沙州百姓上回鶻天可汗書
參考資料:
王重民,〈金山國墜事零拾〉,收於蘭州大學歷史系敦煌學研究室、蘭州大學圖書館編,《敦煌學文選》,蘭州:蘭州大學,1983,頁63-87。


疑難排解:

☆導讀

一.流寇與唐氏之傾覆 謝仁晏
二.五代十國 陳佩歆
三.契丹之興起 童永昌+512-515 余玉琦516-517
四.中原民眾之疾苦 李德豪

★原典查核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方令光

陳佩歆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五代的貨幣/物價部分,
宮澤知之〈五代十國的貨幣圈〉,基調與變奏研討會論文集

童永昌 韓茂莉,《草原與田園》,北京:三聯書店,2006。

李丞家 林瑞翰,〈五代君臣之義淡而政風多貪黷〉、〈五代豪侈、暴虐、義養之風〉
《唐宋附五代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1967)

陳雅琳 劉俊文,〈論唐後期法制的變化〉,《唐代法制研究》 (台北:文津,1999)

李德豪 王壽南,〈論晚唐裘甫之亂〉,收於《唐代政治史論集(增訂本)》。
臺北:台灣商務,2004二版。
施昱丞

謝仁晏 同報告


討論紀要(游逸飛):

從實錄編纂看牛李黨爭。

五代十國勢力簡介。

中唐以後中央政府如何控制江南?江南為何不像河北一樣割據?

王仙芝、黃巢侵略地域試析--常為節度使、觀察使治所所在。

燕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

環境史研究的意義與侷限。

時間:1月8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討論紀要(游逸飛):
東北地區的「漢地」是否為契丹的精華區?北亞游牧文化對契丹的影響有多大?東北地區的畜牧業比例?

從傅樂煥〈遼代四時捺缽考〉看遼的五京制度。五京制只適用於漢地,只是南面官制的一部分。遼帝以捺缽制統治廣大的北亞草原。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用五京道概括遼的統治疆域,未能呈現捺缽制,反映用漢制理解遼朝的侷限。

遼的統治疆域廣大,不遜於北宋。故中亞、西亞國家視此時中國分南中國與北中國。又見契丹的文明程度。

裘甫之亂的歷史意義。裘甫最後意欲獨立建國,為唐代民變第一個發展至此者。但裘甫之亂的號召力未必很強,影響力更不如王仙芝、黃巢。

從敦煌文書看「西漢金山國」的建國。〈沙州百姓上回鶻天可汗書〉呈現地方小政權的反覆無常、力求生存。

糺(音糾)官之役試釋。

宮澤知之論五代十國的貨幣圈。當時的貨幣圈是複合的。有全國貨幣圈:使用開元通寶。有華南、華北貨幣圈。十國也各自鑄幣,有國內貨幣圈。因此五代的戰亂並未根本破壞中國的經濟貿易體系。

齊東方論粟特銀碗先影響唐代銀碗,唐代銀碗自創的風格又反過來影響粟特銀碗。此說建立了中、粟金銀器的譜系關係,還解決了不少疑難斷代問題。

Read More...

第二十九章會議紀錄

時間:12月11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二十九章 大時代之沒落(續)
專論報告: 《》
史傳報告: 〈〉

圖象帶讀者:陳佩歆
左圖:北宋呂大防〈長安圖〉
參考資料:
 妹尾達彥〈長安:8世紀的都城─呂大防長安圖的世界認識〉歷史輿圖學研討會2008
     〈都城與王權禮儀〉
 榮新江〈從王宅到寺觀:唐代長安公共空間的擴大與社會變遷〉
   ,以上二文收於《基調與變奏》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2008。
 
文獻帶讀者:游逸飛
右史:沙州都督府圖經
參考資料:鄭炳林,《敦煌地理文書匯輯校注》,蘭州:甘肅教育,1989。


疑難排解:

☆導讀

二.唐中葉以後之宦官(兼查核) 余玉琦
三.唐中葉以後之朝士與朋黨(491-492查核) 李丞家

★原典查核
482-484 陳雅琳
485-487 施昱丞
488-490 邱柏翔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方令光

陳佩歆 同上

童永昌 陳弱水,〈從〈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與心態的幾個方面〉,《唐
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2007),243-271。

余玉琦

李丞家

施昱丞 孫國棟〈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收於氏著《唐宋史論叢》。台北;
商務,2000

邱柏翔 張榮芳〈牛李黨爭中史官與史學的論爭〉收於《政治與權力》北京︰中國大百科

陳雅琳

李德豪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篇〈政治革命與黨派分野〉收於
《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北京:三聯書店

謝仁晏 唐長孺〈唐修憲穆敬文四朝實錄與牛李黨爭〉收於《唐長孺文存》
上海:上海古籍

會議紀要(邱柏翔):
關於史料的問題︰從班固開始喜歡在人物傳記中加入個人的文章,這種現象在南北朝很明顯;關於服飾與官位的對應關係,可翻閱原始史料如《新唐書.輿服制》或孫機的《中國古輿服論從》。此外,閻步克不關注服飾本身,而是服飾背後反映的等級與管轄事務的差別;錢穆先生為什麼會將皇帝的驕奢與宦官的興起連在一起,在於皇帝喜好玩樂使得他必須依賴宦官,兩者建立信任關係。宦官一開始是依附皇權而存在,最後掌握軍權並操皇帝的生殺大權,可看出其獨立性。之中也包含朱泚叛亂的偶然性因素。然而宦官權力再怎麼大,也必須依附皇權而存在,無法自立為帝,這是宦官本身的限制。談及宦官的需求,並以漢景帝、武帝時為例。宦官如何使軍隊聽從指揮?軍權由皇帝掌握是否如此理所當然?必須思考為什麼皇帝不能以正常管道剔除宦官的力量,在於宦官掌握了公文傳遞的管道。為何唐代的宦官可以廢立皇帝,反而明朝卻不行?陳寅恪觀察到唐代皇位的不穩定性,從這邊思考立后的不穩定性;圖像解說︰觀察唐代的長安城。

時間:12月18日星期四晚上七點。

討論紀要(游逸飛):

士風如何定義?浮薄的具體意涵為何?
從經學與文學之分切入,較能看清楚士風差異。
陳弱水談的二元世界觀亦有助於解釋。

綿延數十年的牛李黨爭的根本原因是甚麼?
社會階層、權力鬥爭、政策差別、個人性格的解釋各有所見,但都不足以取代他者。
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永遠是多層次的,只用一個因素去解釋決不允當。

唐代官員是貧是富?貧富往往是相對的,並無固定標準。
兼以中國人常好稱清貧,必須尋找更具體的切入點才能理解唐代官員的經濟生活。
唐代官員宦遊時如何生活?唐代上層階級是否擁有遍布全國的市場網?值得深究。

唐代士族的標準?
政府官爵與社會聲望的衝突。
士族中央化與士族本身力量的關係。

從敦煌宅經看唐代的廁所。
早期學者多利用術數史料論證社會民俗,更深入的研究須深究數術原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