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第三十二章會議紀錄

時間:3月11日星期三晚上六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 --慶曆熙寧之變法

特別來賓:梁庚堯 老師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宋徽宗《聽琴圖》(台北故宮)
參考資料: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畫風格與意義網絡〉,《國立台
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5期,1998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北宋] 李元弼,《作邑自箴》,卷二,〈處事〉;卷十,〈拾遺〉。
參考資料:柳立言,〈從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宋史研究集》第21輯,
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
佐竹靖彥,〈《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
《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234-69。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李德豪
二.慶曆改革 謝仁晏
三.熙寧變法(565-568) 游逸飛

★原典查核

569-572 陳佩歆
573-576 余玉琦
577-580 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林宛儒

陳佩歆

童永昌

余玉琦

李丞家 鄧小南,〈"祖宗之法"與官僚政治制度〉,收入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
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陳雅琳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的學術史(上篇)〉,《宋代制度史研究
百年(1900-2000)》,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林郡儀

謝仁晏 陳榮照,《范仲淹研究》第一、三、四章。(香港:三聯,1987。)

李德豪


討論內容(游逸飛):

梁老:續資治通鑑長編較原始、較專門,錢穆未必會徵引;
宋史、宋元學案、文獻通考、有名的文集較可能是國史大綱的「史源」。
但續長編在清末已有人專門整理,錢穆仍可能利用。

何謂自覺精神?自覺精神形成的條件有何?

何謂時代精神?梁老認為該詞的用法受德國民族史學影響。

宋代變法的主體是士人?抑或皇帝?皆然。但兩者關心的內容不盡相同,可能產生矛盾。

務局:地方專門官署。

「知雜、御史」應為「知雜御史」之誤,指「御史知雜事」。

宋代法制已有明確的城鄉分別。

宋代士人的外王之道仍以「致君堯舜上」為主,社會事業只是輔助。
王汎森的〈潘平格與清初的思想界〉指出在異族高壓政權底下,
某些士人開始發展地方上的「小社會」、「理想國」,這是不正常外力下的發展。

梁老:錢穆指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關鍵是:無意扭轉宋初以來的中央集權的趨勢。這是其他論王安石變法者所不及。但錢穆能有此意見,是奠基於細讀陳傅良、陳亮文集。

梁老:高中便讀國史大綱。回顧研究生涯,選題多受國史大綱啟發、不脫其脈絡。國史大綱個別論點或有後人超越,但其整體歷史認識今日仍值得細細咀嚼,其精神力量更是今人不可企及。

梁老到訪雜記(謝仁晏):
士大夫自覺、內心、時代精神,不僅是個人且為時代之精神。錢先生又從學術上去討論,也就是說從思想學術、精神自覺來解釋北宋歷史上兩次重大的事件。本節之末又對歷史上士階層活動分期並且敘述其表現,又言士之演進有關於中國史演進之觀點,這也是錢賓四先生的史學理論基礎。

這是有時代因素的,面對馬克斯史學理論傳入的史學,錢穆遂以時代的精神來對抗之,要反駁物質為主的史觀。錢穆以士大夫來當中心。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與錢穆的《國史大綱》互有影響但影響陶希聖的文章當中就已經提出了士大夫與國家之關聯,後來又出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討論的東西與錢穆有相關的作用。但兩人是否來往未知確切情況,中國社會史論戰在民國二十年是一個鼎盛期,錢穆必然有所關懷。

錢穆與陶希聖的觀察基礎不同,後者以唯物史觀走出,就算他在民國十八年寫如何觀察中國社會,已經反對利用歐洲觀念來看中國,但他仍舊是有階級觀念存在,他將士大夫看做是封建是餘續,具有田產一類的物質基礎仍舊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下手。錢穆則是從時代精神下手。雖說不知道從哪裡來,但這樣的觀念在歷史主義當中已經存在,蘭克一派的史學強調從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成就來看民族精神。沈剛伯在歷史學報的卷頭語有用時代精神(並附上德語)這類的概念錢穆亦有之。他反對傅斯年一派的概念,卻也有歷史主義的另外一面觀點。老師等人曾討論錢穆的國史大綱有受到蘭克學派影響但我們不知道知識傳遞的媒介,錢賓四先生如何受其影響仍是一個問題。
慶曆革新,熙寧變法比較的概念。錢賓四先生對王介甫是有批評的,王安石的新法因不得其人失去了立法的本義,舊黨與其的爭執可能在此。錢賓四先生雖同意立法的本義,但有些內容與時代的問題有所不合所以導致了舊黨批評。急刻之心理描述,認為新法要看吏治情況,犧牲了很多人士助力,認為有行政技術上問題。王安石急於推動變法是面對邊事,而王荊公又沒有對中央集權有深刻的認識(陳亮語),導致了立國原則偏失往前推進了一步。以理財之名而有聚歛之時,陳傅良與陳亮語可以合看。立國原則來看這是談王安石其他學者所無的眼光。錢先生也對宋代史料下過極大功夫。錢賓四先生對王安石推行新政持批評的態度,但是仍肯定其背後的新學,是一套遠大的影響,以學術領導政治方面是兩黨同樣的方向,這又呼應了第一節的概念,到了結尾透過精神學術看歷史是往下的拉長到朱晦庵乃至更遠,具有一種連續性,都具有王安石的一些精神遺留。

梁老治學:
第一次讀國史大綱:
高中二三年級之間,是老師父親之書。後來出的修訂一版才又在買一本(有地圖喔XD),長期是台大歷史系的必讀書,杜維運先生提出了中國史綱、國史大綱、中國通史,在閱讀之中有很多上課內容是來自於國史大綱(如老師的講義、傅公《中國通史》),目前仍有印象的是對於社會階級的消融(唐貢舉制度)以及變相之封建勢力來探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這些都是錢穆的一些解釋看法。變相的封建勢力不同於封建,也只在魏晉南北朝用,此皆對唯物史觀派之觀點。

到了大四又重讀一次(要考研究所…)
讀國史大綱比以前覺得有趣,覺得很吸引人,一方面敘述史實又有解釋,層層相套前後呼應成為一套解釋概念,當中又可以看到對史實的了解。在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注意到從士人的活動來分期中國歷史。書中又有一些前後呼應的思想脈絡,例如漢儒與王莽、北朝與政治理想、清代政治與學術之脫節。
將其觀點聯想到前述所講的部分是近年慢慢累積的。
在這個我們所處的環境中長成自然會受到國史大綱影響是很正常的,在當初教中國通史,到最近教授中國史三都有影子存在。

最初想研究福建開發是啟蒙於梁啟超、錢穆兩人的討論。後來討論到農地運用政策當中其實也受到了國史大綱第四十章影響。
博士做南宋農村經濟重點在最後一章經濟協調,強調不能從兼併單向看待社會,這樣的概念其實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錢穆所說的階級消融,當中有討論社倉、義莊都與錢穆有所關聯,在當中都提到富有人家的經濟自覺,到了最後結論之中特別提出富有人家與儒學之關聯都與錢穆有關。之後所發表的論文發表諸如〈南宋的社倉〉理學家的社會影響另外社會史那門課當中也有觀念,如新家族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社會福利與互助兩講。〈市易法述〉最後由經濟觀點下手,這樣的觀點與錢賓四先生的概念有所相關。第三十四章當中所提到的南宋財政引陳亮、葉適構成了老師送的那篇文章。從鄉村農村到城市這樣轉變都與錢先生的根本觀念有所關係,當我們反省自身概念當中無法超越錢穆先生的觀點(真可憐…)
讀法從引論當中下手。意識構成系統看演變整體結構,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表現,近代以來似乎沒其他通史的著作可以超越(又悲哀了= =”)


時間:3月17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 --慶曆熙寧之變法

主題閱讀:權力與制度
專題報告:《》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崔白《雙喜圖》(台北故宮)
參考資料:林柏亭,《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北宋] 李元弼,《作邑自箴》,卷二,〈處事〉;卷十,〈拾遺〉。
參考資料:柳立言,〈從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宋史研究集》第21輯,
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
佐竹靖彥,〈《作邑自箴》研究──對該書基礎結構的再思考〉,
《佐竹靖彥史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234-69。
疑難排解:



☆導讀

一.學術思想之新曙光 李德豪
二.慶曆改革 謝仁晏
三.熙寧變法(565-568) 游逸飛

★原典查核

569-572 陳佩歆
573-576 余玉琦
577-580 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林宛儒

陳佩歆

童永昌

余玉琦

李丞家 鄧小南,〈"祖宗之法"與官僚政治制度〉,收入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
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陳雅琳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的學術史(上篇)〉,《宋代制度史研究
百年(1900-2000)》,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邱柏翔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一、二章收在《鄧廣銘全集》第一卷

謝仁晏 陳榮照,《范仲淹研究》第一、三、四章。(香港:三聯,1987。)

李德豪

李沐恩


會議紀要(邱柏翔)︰

報告專題〈宋代士人思想〉共三篇文章摘要

流俗與非流俗之人間的差別與區分。

人民對於王安石新政的看法。

宋代的天人關係的討論與漢代之比較。

宋代官箴是一本為官的手冊,有詳盡的細節記載。

崔白的〈雙喜圖〉是神宗朝作品,如何呈現動態的視覺效果。

黃居寀的〈山鷓棘雀〉是北宋初作品,表現出精細的筆法。

不同的皇帝所喜好的風格也大不相同。

宮廷畫家有功能性及目的性的限制,他們作畫只能為了皇帝一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