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第七章會議全紀錄

國史大綱讀書會第七次會議紀錄 蘇婉婷

時間:5月25日星期五晚上六點半。
地點:圖書館225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七章--大一統政府之創建
專書報告:邱柏翔 王學理、梁云,《秦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4)
專文報告:蘇婉婷 〈從李斯廷議看周代封建制的解體〉管東貴
左圖:秦始皇陵
右史:里耶秦簡。
疑難排解:童永昌


☆導讀

一.秦漢帝系及年歷 :童永昌
二.國家民族之搏成 :林宛儒
三.第一次統一政府之出現及其覆滅:蘇婉婷
四.平民政府之產生 :陳怡婷

陳怡婷 113-115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三聯
周孟蓁 116-117 林劍鳴,《秦史稿》,台北:谷風
蘇婉婷 118-119 管東貴,〈從李斯廷議看周代封建制的解體〉
邱柏翔 120-121 王學理、梁雲,《秦文化》,北京︰文物,2001
童永昌 122-123 閻步克,《樂師與史官》,北京:三聯,2001
林宛儒 124-127 張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2004
吳佳欣 128-130 錢穆,《秦漢史》,東大

第一節
1.為何宣王是「中興」?
武帝晚年的中衰,可參考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的〈論輪臺詔〉。

2.「呂氏之亂」?
傅樂城〈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呂氏實際上沒有叛亂的意圖,呂氏之亂實際上是功臣連絡宗室共同對抗外戚。

3.錢先生在帝系部分的大事其實寫的非常少,關於他的取捨可以多思考。

第二節

1.楚一直存在著反抗秦政權的念頭,秦代時民族認同是否真的已經形成?
政治認同與民族認同並不一定疊合,國家主義者不一定反華夏。戰國時代的七國都認同天下的概念,目標在統一天下,共同體的意識強烈。

2.秦代統治有效的範圍?
隙地是一定存在著,但從里耶秦簡來看,錢穆口中開發較晚的湖南地區控制卻十分嚴密,但這不代表著政府已經控制著蠻夷。從秦簡中來看,地方行政方面似乎沒有民族問題,因此控制範圍可能還不及蠻夷。

3.p.120「秦之先世本在東方」,錢先生贊成是秦文化東來說?
秦的文化是東還是西,都非這一句話能夠講的清楚的。早期用史記和西方考古材料認為勤文化是西來;後來的王學理等人則認為秦先世原本是在中原地區活動,林劍鳴則從圖騰與墓葬推論秦與殷人的關係密切。王明珂認為秦文化東來說是戰國時創造的,為了得到東方各國的認同,但亦缺乏證據。

第三節
1..p.122錢穆考出四十一郡,譚其驤多考出五郡。這是時代的問題,郡會隨著征伐增加或改變。

2.張金光《秦制研究》從秦簡中看到,只要牽涉到人民皆稱「黔首」。

3.張金光討論土地制度,從秦簡中關於軍功授田的紀錄、收稅的方式,認為秦代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這個問題目前仍無定論,邢義田老師也認為真正的私有制度是漢初才開始。

4.集議之制與專制是對立的嗎?
一方面可用錢穆的時代背景來解釋他的議論,另一方面則是集議制度的問題。皇帝是必須要開會的,而且經常是臣下提出意見與決議,這樣的制度彈性很大,實質上的決策者可能視皇帝性格而決定。

專文報告:管東貴〈從李斯廷議看周代封建制的解體〉

1. 宗法的問題:史料混亂有矛盾,要講清楚宗法制度的具體情況是不太可能的。
2.「後屬疏遠」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說沒有。

專書報告:王學理、梁云,《秦文化》

分成數個考古階段,論述其時的重要考古發現,但因出版有一段時間,缺乏最新的考古發現。最新的考古發現:始皇陵東、南、北都有墓道,東方並有三重闕,這樣的佈局反映了皇陵方向應是坐西朝東。

右史:里耶秦簡

近年最受矚目的秦簡,於井中發現(戰亂丟棄或為了保存),多為地方行政公文。

1 .斷代問題:斷定出來的是簡本身的年代,故需依賴陶器來斷定棄置年代。

2.以傳世文獻比對有利於釋讀。行政文獻的好處在於,一條史料的釋義往往可以用於解讀其他史料相似的文字,不過相似史料價值可能較低。

3.看釋文不見得正確,其中可能存在著錯誤,因此還是必須讀原件。

4.李學勤〈初讀里耶秦簡〉提出幾個重點:曆法、文書格式與洞庭郡,不過這樣的文章具有時效性,在里耶秦簡整理公佈後可能會比更詳細的文章取代。

左圖:秦始皇陵
新的陪葬陵的發現:整齊排列的青銅水禽、文官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