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四屆第六章會議紀錄

國史大綱第六章第一次討論

時間:十月十八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六章〈民間自由之學術興起--先秦諸子〉

報告成員:李冠廷

專題報告: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第一節.袁偉杰
第二節.李沐恩
第三、四節.黃育翎
第五、六節.陳漢璋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收於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    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2000,頁53-63。
    [美]夏含夷,〈簡論「閱讀習慣」--以上博《周易.○卦》為例〉,收於武
    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2009,頁385-394。
    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布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收於《簡
    帛第四輯》,頁411-424。
    [美]李孟濤著,杜恒譯,〈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
    收於《簡帛第四輯》,頁395-402。
    [韓]金秉駿,〈如何解讀戰國秦漢簡牘中句讀符號及其與閱讀過程的關係〉,
    收於《簡帛第四輯》,頁403-410。

陳雅琳

李冠廷 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臺灣大學,2010

陳弘音 

李沐恩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第四.五.七章

劉牧菁

陳漢璋 沈剛伯,〈從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歷〉收於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頁1233-1246。

袁偉杰 余英時〈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收於《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臺北:聯經,二○○六年。頁一至一○八。

許滸 錢穆,〈靈魂與心〉、〈孔子與心教〉、〈再論靈魂與心〉收於《靈魂與心》。
臺北:聯經,1976。

賴國峰 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臺北:鼎文
,頁二一三九至二一五六。

討論內容:

「宰」字本義;金文、《周禮》中的官吏「宰」的功能。

《論語》: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鄒人之子知禮」子曰:「是禮也」
末句是疑問句還是肯定句?

太廟為太祖之廟的省稱。

老子的籍貫;先秦鄉里制度。

荀子法先王還法後王?儒效篇主張先王。

佐藤將之研究春秋戰國的「忠」論述,留心觀念變遷背後的政治、社會原因。
這種研究方法與錢穆撰寫本章的方式相近,可以呈現出「思潮」的興起與去向之因。

出土戰國中期郭店竹簡《老子》、西漢初年馬王堆帛書《老子》都只見其書、不見其人。
郭店老子章節不完整,內容不再有「絕仁棄義」等批判儒家語句,
不僅令人懷疑全本《老子》是否存在於戰國中期,更可深思郭店《老子》與儒家的關係。
老子的時代看似小考證,卻可牽動整個戰國思想史的認識,深具意義。

□ 國史大綱第六章第二次討論

時間: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六章〈民間自由之學術興起--先秦諸子〉

報告成員:

專題報告: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第一節.袁偉杰
第二節.李沐恩
第三、四節.黃育翎
第五、六節.陳漢璋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收於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2000,頁53-63。
    [美]夏含夷,〈簡論「閱讀習慣」--以上博《周易.○卦》為例〉,收於武
    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2009,頁385-394。
    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布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收於《簡
    帛第四輯》,頁411-424。
    [美]李孟濤著,杜恒譯,〈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
    收於《簡帛第四輯》,頁395-402。
    [韓]金秉駿,〈如何解讀戰國秦漢簡牘中句讀符號及其與閱讀過程的關係〉,
    收於《簡帛第四輯》,頁403-410。

李冠廷 王健文,《奉天承運》,臺北:東大,1995。

陳弘音 

李沐恩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第四.五.七章

陳漢璋 沈剛伯,〈從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歷〉收於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
文選集》,頁1233-1246。

袁偉杰 余英時〈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收於《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臺北:聯經,二○○六年。頁一至一○八。

許滸 錢穆,〈靈魂與心〉、〈孔子與心教〉、〈再論靈魂與心〉收於《靈魂與心》。
臺北:聯經,1976。

賴國峰 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臺北:鼎文
,頁二一三九至二一五六。

討論內容:

甲骨文、金文、魏三體石經的「宰」字。

何謂儒家?儒家的概念在先秦已存在嗎?漢儒與先秦儒者的差別為何?
是否能從歷朝歷代的儒者中抽繹出一理想型態的儒家?

先秦北儒南道之說是否合理?

國君為何要養士?因為貴族沒落,官僚階層又不夠強大?

墨子被視為勞工、墨家被視為工匠集團,其地位到底是高是低?
是俘虜與罪人作工役者?還是工商僅去貴族一等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