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四屆萬古江河第一章會議紀錄

時間:十一月一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萬古江河第一章〈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

報告成員:賴國峰
專題報告: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方輝、[美]文德安(Anne.P.Underhill)、加里.費曼(G.Feinman)、
    琳達.尼古拉斯(L.Nicholas)、欒豐實、于海廣著,〈魯東南沿海地區聚落
    形態變遷與社會複雜化進程研究〉,收於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編,《東方
    考古第四集》,北京:科學,2008,頁253-287。

李冠廷

陳弘音 

李沐恩

劉牧菁


陳漢璋

袁偉杰

黃育翎

賴國峰

討論內容:

何謂間接打擊石器法?

先秦時期的南方是指淮河還是長江流域?

許倬雲誤解了蘇秉琦的區系類型說。

許倬雲對文化與文明的定義。

萬古江河與國史大綱如何書寫中國史的起源?
錢穆根據文獻,從虞夏時期寫起,有何優劣?
許倬雲根據考古資料,一路描繪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明、乃至早期國家的出現,
又要如何與文獻資料接軌?接得好嗎?為何輕描淡寫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文化是不是夏?

世界史上的民族起源神話有幾種類型?最原始的華夏神話為何?

萬古江河第一章: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討論

時間: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萬古江河第一章〈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

報告成員:賴國峰

專題報告:〈從「區域系統調查法」初探中國早期「複雜社會」的形成〉

報告內容: 方輝,〈對區域系統調查法的幾點認識與思考〉,收於楊楠編,《考古學讀
本》,北京:北京大學,2005,頁458-471。原載《考古》2002年第5期。

方輝、[美]文德安(Anne.P.Underhill)、加里.費曼(G.Feinman)
、琳達.尼古拉斯(L.Nicholas)、欒豐實、于海廣著,〈魯東南沿海地區
聚落形態變遷與社會複雜化進程研究〉,收於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編
,《東方考古第四集》,北京:科學,2008,頁253-287。

陳星燦、劉莉、李潤權、華翰維(Henry.T.Wright)、艾琳(Arlene.
Miller.Rosen),〈中國文明腹地的社會複雜化進程--伊洛河地區的聚落
形態研究〉,《考古學報》2003年第2期,北京,頁161-217。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李冠廷

陳弘音 

李沐恩

陳漢璋

袁偉杰

許滸

黃育翎

賴國峰 (如專題報告)

吳亭萱

汪潯

討論內容:

何謂考古學上的「區域系統調查法」?與傳統的考古發掘有何不同?

魯東南沿海地區聚落,自新石器到秦漢時期的分布狀況。

伊洛河流域聚落,自新石器到戰國時期的分布情況。

影響聚落分布的可能原因:
交通路線、自然資源、水源、政治支配、軍事占領、社會分化等等。

皇權、游俠與基層社會的關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