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十四章會議紀錄

時間:4月7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遼金之和戰

主題閱讀:政治與權力
專題報告:陳雅琳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

特約文獻帶讀者:陳敬雯
右史:蘇軾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辛棄疾〈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
參考資料:鄭騫,《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
     曾棗莊、吳洪澤,《蘇辛詞選》,臺北:三民,2000



疑難排解:



☆導讀及查核
一.金起滅遼 游逸飛
二.遼帝系及年歷 陳佩歆
三.金滅北宋 余玉琦
四.南宋與金之和戰608-611 李丞家
五.南宋之財政 陳雅琳
六.南宋金帝系及年歷 施昱丞

★第四節原典查核

邱柏翔 612-615
謝仁晏 616-618
宋彥陞 619-623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陳佩歆

余玉琦

李丞家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陳雅琳

施昱丞

邱柏翔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台北:聯經,1984。

謝仁晏 陶晉生,《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宋彥陞 王明蓀,〈契丹與中原本土之歷史關係〉,《遼金元史論文稿》,
台北:槐下書肆,2005。

李德豪

李沐恩

*************************************

會議紀要 施昱丞

1.南宋主要的大部頭史書有:繫年要錄、北盟會編、續長編、宋會要輯稿,由於中後期缺乏完整的史料整理,因之也影響了學界於南宋的研究方向。

2.第一節所言女真渡海攻日一段,不見於傳統史料與文獻,出處當為日本史界。 然女真攻略目的何在?日史所載「刀伊入寇」是否確為女真? 錢先生此處何以增添此節?是否為女真、蒙古之征服傳統張本?凡此皆值深思。

3.日韓對渤海國的研究相當盛行,然於台灣則為荒漠。此區自古即有貿易往來, 文化上也可能較為相近。如此則女真習自渤海的造船、航行技術,也不令人意外。但何以自海上轉為陸地侵略?

4.遼之五京皆集中於其領土之東南隅,而女真的崛起處正離此不遠。在金征服遼的過程中,金直接打下了遼的要害─五京,但無力繼續攻打漠北等處。是以西遼可以立即崛起,而金朝對之終究鞭長莫及,亦無力征討。而蒙古至鐵木真時,仍是諸部分立,顯示女真勢力並未進入漠北。如此而觀,則女真並未繼承遼朝北亞霸主的地位,其所能掌握者,僅只東北、遼五京精華處以及華北,且仍需要長久的時間消化這些新收的疆域。

5.遼金二朝君主或同時有漢名、部落原名者。

6.多言蘇辛豪放,然則東坡高處在於曠達,稼軒詞調方為粗野豪放。觀稼軒詞多有破格處,或亦開元曲俚俗平白先聲。

7.言蘇辛豪放者,正所以別於唐末宋初婉約詞派。婉約所以為詞家正宗,正在其依聲律曲調入詞。由此觀之,則蘇辛之豪放破格,正使詞得以脫音樂而獨立。如此,則詩詞皆可言志,開創一代新文學之風氣。

8.文學解釋詩詞歌賦的細膩獨到,如何結合在史家對於史料的理解之中?或許也是個有趣的方向。



時間:4月14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遼金之和戰

主題閱讀:政治與權力
專題報告:陳雅琳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夏圭〈溪山清遠〉(台北故宮)。

特約文獻帶讀者:陳敬雯
右史:蘇軾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辛棄疾〈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
參考資料:鄭騫,《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
     曾棗莊、吳洪澤,《蘇辛詞選》,臺北:三民,2000

疑難排解:
☆導讀及查核
一.金起滅遼 游逸飛
二.遼帝系及年歷 陳佩歆
三.金滅北宋 余玉琦
四.南宋與金之和戰608-611 李丞家
五.南宋之財政 陳雅琳
六.南宋金帝系及年歷 施昱丞

★第四節原典查核
邱柏翔 612-615
謝仁晏 616-618
宋彥陞 619-623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余玉琦

陳雅琳

施昱丞

李德豪

李沐恩

討論內容 游逸飛

靖康之禍後,汴京以外的華北地區作何反應?地方社會應經歷過一段失序、重組的過程。但從劉豫順利組建偽齊政權看來,華北人民的民族意識似乎沒有強烈表現。從黃寬重研究南宋時期的華北抗金義軍,王汎森研究明遺民的入仕,民族意識都不能極端、長期維持,北宋應也不例外。

靖康之禍,金人取圖書時獨棄王荊公書,何解?

南宋史是否定與金的關係息息相關?內部問題可不可能比外交更為重要?

金人的軍事裝備從何而來?

高宗與孝宗的關係。

稅額增加是否等於政府剝削?如果考慮物價膨脹,實際稅額還有增加嗎?中國古代是否有「正常」的物價膨脹?古人的經濟思想似乎沒有這一環,而是主張物價有一定的水平,政府有平抑的責任。

南宋苛捐雜稅多為商稅,是否與商業革命、政府意欲控制商業有關?

余英時論宋代理學與政治的關係。

夏圭〈溪山清遠〉圖裡的小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