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5月5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六章 傳統政治復興下之君主獨裁--明代興亡
主題閱讀:歷史中的經濟
專題報告:李丞家
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
台北:聯經,2004。
圖象帶讀者:余玉琦
左圖:明太祖肖像畫
參考文獻:石守謙〈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
《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1993),頁225-291。
文獻帶讀者:陳佩歆
右史:洪武四年徽州府祁門縣汪寄佛帖
永樂至宣德徽州府祁門縣李務本戶黃冊抄底
萬曆徽州府休寧縣二十七都五圖黃冊底籍
參考讀物: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社科,1998。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十六章會議紀錄
第三十五章會議紀錄
時間:4月21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五章 暴風雨之來臨--蒙古入主
主題閱讀:蕭啟慶與其他
專題報告:邱柏翔〈元代士人的教育與科舉〉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趙孟頫,〈竹石幽蘭〉(Celevland)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
〈建炎二年十二月潘定牒〉,《俄藏黑水城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265。
〈西夏光定十三年千戶劉寨殺了人口狀〉,《俄藏黑水城文獻》,6,
〈偽齊阜昌三年秦鳳路第柒將權會州馮請發遣狀〉,《俄藏黑水城文獻》,6,286。
〈吳政宗充本屯倉官狀〉,《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8),5,984。
骨勒茂才,《番漢合時掌中珠》,《俄藏黑水城文獻》,8。
疑難排解:
☆導讀及原典查核
一.蒙古之入主 李德豪
二.元代帝系及年歷 李沐恩
三.元代之政治情態 游逸飛
四.元代之稅收制度與經濟政策 陳佩歆
五.元代軍隊與禁令 李丞家
六.元代之僧侶 陳雅琳
七.元代之士人與科舉制度 施昱丞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陳高華,〈元代的流刑和遷移法〉,收於氏著,《元史研究新論》,
上海:上海社科,2005,頁171-183。
陳佩歆
余玉琦
李丞家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 台北:新文豐,1983。
陳雅琳 蕭啟慶《西域人與元初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66)
施昱丞 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的一章〉,收入《宋史研究集》,第
15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頁227-289。
邱柏翔
謝仁晏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
宋彥陞
李德豪
李沐恩
***************************************
會議記錄(施昱丞):
1.元代的幾本政書,以及宋末元初或元末明初的一些筆記,都是重要史料。例如經世大典、元典章、黑韃事略、南村輟耕錄等等。另外如元史、元朝名臣事略、續通志、續通考、續資治通鑑等書,更是重要的基本史料。
關於歷代重要的史書與史料,《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很值得參考。
另外,黑韃事略王國維有做箋證,或可參讀。
2.元代諸帝或可在基本政策立場上略分為漢地派與草原派。元代政局的動盪,除了由於傳位制度不穩外,將重心置於北方草原或者大都,一直有相當大的爭議。
3.蒙古對於中原與漢文化的立場,是過往中國外族所不曾出現的。
4.陶晉生老師曾言,即便在金朝漢人士大夫出任宰輔也是相當稀有的事。
5.趙翼《廿二史劄記》〈金元俱有漢南人之名〉條值得參考,其所引文宗詔之言誤添「南人」一詞,此已經王樹民先生校出。
6.即便經過「漢化」的過程,外族統治者與漢人之間種族的界線也不見得就會消泯。今日使用「漢化」時必須更審慎地思考其程度與性質。
7.元代政書的史料相當豐富,但未經更為審慎的編排整理。例如與各代相比,元代就沒有「刑典」一類的編纂。但這種整理方式反而對今日的學者而言,更有利於掌握未經編排過的第一手文獻。
8.撲買制似乎就是包稅制。宋代的「買撲」十分類似,但有限定區域,並且會競標拍賣。宋代有時亦將買撲的錢作為差役的補貼。
這種概念與荷蘭時期於台灣推行的「贌」類似,但根據韓家寶的研究,這並非項原住民收稅的制度,比較像是對於交易權利的管制與抽稅。
9.用物價漲幅評斷中國農業經濟成長的規模,可能會發生問題。我們該如何評估古人對於「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等現代經濟學概念的認知與思維?
10.元代一般而言南方交易多用金銀,主要是因為和外國人做生意所需。而中國的銀礦似乎也多在南方。但此時市場上流通的銀通貨仍少,且多為外國輸入。
11.鈔法在北宋較類似「公債」,其發行較合理且審慎,至少交子便有以鐵錢作準備金的規劃;但南宋發行錢鈔則成為戰時的權宜,因此始終無法逃過通貨膨脹的命運。迄至元代,鈔法發行更無節制,面額動輒萬貫,民間亦不信用。
12.元代對於考課銓選的想法與重視程度,值得思考。但各朝各代本就重視銓敘。
13.南宋對於蒙古的認知,或可重新思考,至少南宋可能不太明白蒙古在西域、中亞甚至西亞所建立的威勢。端平入洛之役,是由南宋主動出擊蒙古,可見南宋對蒙古軍力的評估可能有落差。
14.鐵木真繞開潼關,借道唐鄧以攻蔡,實為直導黃龍,逼其自救而首尾不相應,金卒以亡
。
時間:4月28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五章 暴風雨之來臨--蒙古入主
主題閱讀:蕭啟慶與其他
專題報告:邱柏翔〈元代士人的教育與科舉〉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趙孟頫,〈竹石幽蘭〉(Celevland)
文獻帶讀者:童永昌
右史:
〈建炎二年十二月潘定牒〉,《俄藏黑水城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265。
〈西夏光定十三年千戶劉寨殺了人口狀〉,《俄藏黑水城文獻》,6,
〈偽齊阜昌三年秦鳳路第柒將權會州馮請發遣狀〉,《俄藏黑水城文獻》,6,286。
〈吳政宗充本屯倉官狀〉,《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8),5,984。
骨勒茂才,《番漢合時掌中珠》,《俄藏黑水城文獻》,8。
疑難排解:
☆導讀及原典查核
一.蒙古之入主 李德豪
二.元代帝系及年歷 李沐恩
三.元代之政治情態 游逸飛
四.元代之稅收制度與經濟政策 陳佩歆
五.元代軍隊與禁令 李丞家
六.元代之僧侶 陳雅琳
七.元代之士人與科舉制度 施昱丞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陳高華,〈元代的流刑和遷移法〉,收於氏著,《元史研究新論》,
上海:上海社科,2005,頁171-183。
陳佩歆
余玉琦
李丞家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 台北:新文豐,1983。
陳雅琳 蕭啟慶《西域人與元初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66)
施昱丞 蕭啟慶,〈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的一章〉,收入《宋史研究集》,第
15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頁227-289。
邱柏翔
謝仁晏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
宋彥陞
李德豪
李沐恩
***************************************
討論紀錄(游逸飛):
嶺南用銀交易,與海外貿易輸入銀貨有關。
元代軍隊依種族分四種,四種軍隊均不在本地鎮戍。
蒙古戰火未波及江南,故元代並未斬斷江南經濟、社會、文化之發展。
元代司法亦分蒙漢:刑部與大宗正寺。
元代行省同時體現集權與分權。
蒙古人視儒士如僧道。
九儒十丐乃偽說。
從元朝國子學看佛道勢力的爭持。
蕭啟慶的「多族士人圈」富於新意。
他論證蒙古人中也有漢化程度極高,且受漢族士人承認者。
但多族士人圈只是上層精英中的少數,並非當時流行的風氣。
整體而言,蒙漢的階級矛盾仍極嚴重。
元代科舉名額甚少,影響力不大。但促進蒙漢交流,甚至造成多族士人圈的形成。
趙孟頫之繪畫。
俄藏黑水城文書介紹--以金、偽齊、西夏、元為主。
第三十四章會議紀錄
時間:4月7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遼金之和戰
主題閱讀:政治與權力
專題報告:陳雅琳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
特約文獻帶讀者:陳敬雯
右史:蘇軾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辛棄疾〈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
參考資料:鄭騫,《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
曾棗莊、吳洪澤,《蘇辛詞選》,臺北:三民,2000
疑難排解:
☆導讀及查核
一.金起滅遼 游逸飛
二.遼帝系及年歷 陳佩歆
三.金滅北宋 余玉琦
四.南宋與金之和戰608-611 李丞家
五.南宋之財政 陳雅琳
六.南宋金帝系及年歷 施昱丞
★第四節原典查核
邱柏翔 612-615
謝仁晏 616-618
宋彥陞 619-623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陳佩歆
余玉琦
李丞家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陳雅琳
施昱丞
邱柏翔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台北:聯經,1984。
謝仁晏 陶晉生,《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宋彥陞 王明蓀,〈契丹與中原本土之歷史關係〉,《遼金元史論文稿》,
台北:槐下書肆,2005。
李德豪
李沐恩
*************************************
會議紀要 施昱丞
1.南宋主要的大部頭史書有:繫年要錄、北盟會編、續長編、宋會要輯稿,由於中後期缺乏完整的史料整理,因之也影響了學界於南宋的研究方向。
2.第一節所言女真渡海攻日一段,不見於傳統史料與文獻,出處當為日本史界。 然女真攻略目的何在?日史所載「刀伊入寇」是否確為女真? 錢先生此處何以增添此節?是否為女真、蒙古之征服傳統張本?凡此皆值深思。
3.日韓對渤海國的研究相當盛行,然於台灣則為荒漠。此區自古即有貿易往來, 文化上也可能較為相近。如此則女真習自渤海的造船、航行技術,也不令人意外。但何以自海上轉為陸地侵略?
4.遼之五京皆集中於其領土之東南隅,而女真的崛起處正離此不遠。在金征服遼的過程中,金直接打下了遼的要害─五京,但無力繼續攻打漠北等處。是以西遼可以立即崛起,而金朝對之終究鞭長莫及,亦無力征討。而蒙古至鐵木真時,仍是諸部分立,顯示女真勢力並未進入漠北。如此而觀,則女真並未繼承遼朝北亞霸主的地位,其所能掌握者,僅只東北、遼五京精華處以及華北,且仍需要長久的時間消化這些新收的疆域。
5.遼金二朝君主或同時有漢名、部落原名者。
6.多言蘇辛豪放,然則東坡高處在於曠達,稼軒詞調方為粗野豪放。觀稼軒詞多有破格處,或亦開元曲俚俗平白先聲。
7.言蘇辛豪放者,正所以別於唐末宋初婉約詞派。婉約所以為詞家正宗,正在其依聲律曲調入詞。由此觀之,則蘇辛之豪放破格,正使詞得以脫音樂而獨立。如此,則詩詞皆可言志,開創一代新文學之風氣。
8.文學解釋詩詞歌賦的細膩獨到,如何結合在史家對於史料的理解之中?或許也是個有趣的方向。
時間:4月14日星期二晚上七點。
地點: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遼金之和戰
主題閱讀:政治與權力
專題報告:陳雅琳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市:允晨文化,2004
圖象帶讀者:林宛儒
左圖:夏圭〈溪山清遠〉(台北故宮)。
特約文獻帶讀者:陳敬雯
右史:蘇軾 〈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辛棄疾〈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
參考資料:鄭騫,《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
曾棗莊、吳洪澤,《蘇辛詞選》,臺北:三民,2000
疑難排解:
☆導讀及查核
一.金起滅遼 游逸飛
二.遼帝系及年歷 陳佩歆
三.金滅北宋 余玉琦
四.南宋與金之和戰608-611 李丞家
五.南宋之財政 陳雅琳
六.南宋金帝系及年歷 施昱丞
★第四節原典查核
邱柏翔 612-615
謝仁晏 616-618
宋彥陞 619-623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北京三聯,2006。
余玉琦
陳雅琳
施昱丞
李德豪
李沐恩
討論內容 游逸飛
靖康之禍後,汴京以外的華北地區作何反應?地方社會應經歷過一段失序、重組的過程。但從劉豫順利組建偽齊政權看來,華北人民的民族意識似乎沒有強烈表現。從黃寬重研究南宋時期的華北抗金義軍,王汎森研究明遺民的入仕,民族意識都不能極端、長期維持,北宋應也不例外。
靖康之禍,金人取圖書時獨棄王荊公書,何解?
南宋史是否定與金的關係息息相關?內部問題可不可能比外交更為重要?
金人的軍事裝備從何而來?
高宗與孝宗的關係。
稅額增加是否等於政府剝削?如果考慮物價膨脹,實際稅額還有增加嗎?中國古代是否有「正常」的物價膨脹?古人的經濟思想似乎沒有這一環,而是主張物價有一定的水平,政府有平抑的責任。
南宋苛捐雜稅多為商稅,是否與商業革命、政府意欲控制商業有關?
余英時論宋代理學與政治的關係。
夏圭〈溪山清遠〉圖裡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