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四屆第四章會議紀錄

時間:九月二十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四章〈霸政時期--春秋始末〉

報告成員:陳弘音
專題報告:縣制起源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第一節.李冠廷
第二節.李沐恩
第三節.劉牧菁
第四節.劉家甫
第五節.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李峰著,吳敏娜等譯,〈地方封國及地方政府〉,收於氏著,《西周的政體:中
    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北京三聯,2010,第六章,頁231-268。
    李曉杰,〈春秋時期行政區劃制度的產生--縣與郡〉,收於周振鶴主編,《中
    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上海:復旦大學,2009,第二章,
    頁240-253。

陳雅琳 錢穆,〈讀周官〉,收於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臺北:蘭臺, 2000,頁259-267。

李冠廷 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

陳弘音 李家浩,〈先秦文字中的「縣」〉,文史28輯
     李曉杰,〈春秋時期行政區劃制度的產生--縣與郡〉,收於周振鶴主編,《中
    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上海:復旦大學,2009,第二章,
     頁240-253。
    平勢隆郎著,徐世虹譯,〈楚王和縣君〉,收於劉俊文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
     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頁212-245。

李沐恩 杜正勝,〈周禮身分的象徵〉,收於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
臺北:允晨文化,1992,頁731-746。

劉牧菁

劉家甫

袁偉杰 錢穆,〈論春秋時代人之道德精神〉,收於氏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臺北:東大,1976,頁191-239。

許滸

黃育翎


討論內容:

原典查核的方法與基礎知識。

春秋紀年問題。

西周滅亡、東州王命不行,是必然還是偶然?
錢穆的問題意識似乎是從人事出發。
對當時人而言,沒有必然不可挽回之局,只有未臻理想之行動。

時間: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一晚上七點。
地點:臺大總圖書館232討論室
題目:國史大綱第四章〈霸政時期--春秋始末〉

報告成員:陳弘音
專題報告:縣制起源

☆史料查核.版本對照.參考材料導讀

第一節.李冠廷
第二節.李沐恩
第三節.劉牧菁
第四節.劉家甫
第五節.陳雅琳

參加者 報告書籍論文

游逸飛 李峰著,吳敏娜等譯,〈地方封國及地方政府〉,收於氏著,《西周的政體:中
    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北京三聯,2010,第六章,頁231-268。
    李曉杰,〈春秋時期行政區劃制度的產生--縣與郡〉,收於周振鶴主編,《中
    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上海:復旦大學,2009,第二章,
    頁240-253。
陳雅琳 錢穆,〈讀周官〉,收於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臺北:蘭臺,
2000,頁259-267。

李冠廷 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

陳弘音 李家浩,〈先秦文字中的「縣」〉,文史28輯
    李曉杰,〈春秋時期行政區劃制度的產生--縣與郡〉,收於周振鶴主編,《中
    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上海:復旦大學,2009,第二章,
    頁240-253。
    平勢隆郎著,徐世虹譯,〈楚王和縣君〉,收於劉俊文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
    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頁212-245。

李沐恩 呂思勉《先秦史》

劉牧菁

劉家甫

袁偉杰 錢穆,〈論春秋時代人之道德精神〉,收於氏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臺北:東大,1976,頁191-239。

許滸

黃育翎


討論內容:

「賜氏」與大夫封邑的關係。

春秋貴族為何必須崩潰?平民為何必須崛興?

客觀批判與溫情敬意該如何調和?溫情的批判、客觀的敬意是否可能?

現代人該如何追尋學術研究的目的與價值?不只考慮興趣,或可多考慮整體環境的需要。

李家浩釋「寰」為「縣」,及其造字本義。

平勢隆郎指出春秋楚縣的疆域不大、縣君不世襲,故有利於楚王加強中央集權。

李曉杰認為晉國卿大夫支持縣直轄於晉國中央,為何?

沒有留言: